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深圳市文学学会网!

深圳作家网 | 会员概况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首页 >> 动态资讯 >> 文学活动
《浴血牛蹄岭》即将推出!深圳作家王丛飚:转型电影人是我的最好归宿
发布日期:2022-01-26      浏览次数:2198次      标签:

从退伍军人,到新华社深圳支社编辑,再到杂志创始人和主编,深圳作家王丛飚的履历可谓丰厚。近几年,投身电影业的他又多了几重身份:编剧、制片人、出品人。2020年,由他参与制作的红色题材电影《红巴山》在全国院线上映,标志着深圳本土作家从传统文学领域向影视领域跨界发展的又一跨步。如今,他参与制作的又一主旋律电影《浴血牛蹄岭》的筹拍工作正在稳步推动中。日前,本报记者专访王丛飚,听他讲述了一名作家转型电影人的故事。



首部电影即获好口碑,一次“冒险”打开影视大门

从童年起,写作就是王丛飚的梦想。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丛飚就发表了自己的万字报告文学。1992年,退伍转业的王丛飚弃医从文,从家乡陕西汉中来到深圳闯荡,做的依旧是与文字打交道的事情:从新华社深圳支社编辑、新华社华星阁广告公司总经理,再到企业杂志主编,王丛飚在业余时间创作出版了6本著作。他的书中,有基建工程兵的影子,也有特区建设大潮中的万千奋斗者的缩影。最近,他刚刚完成了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就的20万字传记文学《圆梦深圳》。

王丛飚

王丛飚的作品大多采取非虚构小说写法,“从来都是写自己熟悉的事情,熟悉的领域。”甚至书中许多人物的名字都只是将原型人物的名字稍加修改。他乐于在作品中传递正能量,展现积极向上的时代切面。这些在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血路》《走出大山》中均可得以体现。

从传统文学创作转投电影制作,缘起于2017年。一直以来,王丛飚都与家乡陕西汉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次推介会上,担任深圳市作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文学》执行总编的王丛飚与家乡的影视项目《红巴山》结了缘。《红巴山》剧本是分別于2018年发表在《深圳文学》和《中国作家》杂志的影视文学版,是由陕西省汉中市委宣传部扶持、汉中文化传媒集团和汉中市红巴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红色题材电影,反映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陕南川北大巴山地区的穷苦百姓在红军的感召下积极投身革命,无私支援红军,为革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故事。

“电影的投资风险蛮大,在决定拍摄这部电影后,还是出了些问题。但我们想,路才走了一半,还是要继续前进。”于是,王丛飚与合伙人借了钱、抵押了房子,成立了影视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克服了筹资、拍摄、后期制作、编审重重难关,终于顺利完成了该片创作。而王丛飚的首部大荧幕制作也不负众望,入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参与颁奖盛典的展映活动。入围2021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体单元“北京国际民族影展”,并获得了汉中市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这个过程,倒逼着原本是影视门外汉的王丛飚打通了影视制作的“任督二脉”,成绩的取得也让他对电影这门艺术“着了魔”。一鼓作气,开始了第二部红色影片《浴血牛蹄岭》的筹拍工作。

“从传统文学向影视跨越,对于作家和作品都是好的归宿”

2022年新年伊始,《浴血牛蹄岭》的主创和筹备工作已经火热地展开了,这是一部根据解放陕南的关键战役“激战牛蹄岭”创作的战争题材电影。影片已经邀请到了经典抗战剧《亮剑》中“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为主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导演江平担纲总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王丛飚担任了编剧等重要工作。他坦言,《红巴山》的良好社会效应,为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他希望以“名导演、名演员、名编剧”的架构,将《浴血牛蹄岭》打造出影片的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出品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海口与李幼斌签署主演合同


“坚定地走主旋律影片道路”是王丛飚定下的影视创作方向。在《浴血牛蹄岭》这部电影中,描述了牛蹄岭战役中牺牲了1259多名战士,其中1071人并没有留下姓名。奔赴阵地核对牺牲战士信息的“许干事”也被敌人“发了疯”的炮弹击中,尸骨无寻。“为无名英雄树碑立传”,王丛飚希望让今天的人们不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王丛飚告诉记者,当前正值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上的重大节点,文艺工作者应该紧扣时代的大脉搏,为党和人民而歌颂。同时,不断深入影视行业的王丛飚还感受到了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利好。他从人文角度出发,认为“电影能够抚平人们心中的创伤和疑问,呼吁真正的正义与良知”。这些都坚定了他开启电影道路的信心。

“从传统文学向影视跨越,无论是对于作家本人,还是对于文学作品,都是好的归宿。”王丛飚认为。虽仍未放下文学之笔,但他已经深深着迷于大荧幕所带来的立体而直截了当的感染力,同样对于作家出身的他来说,更大的挑战和要求的也在不断出现,“文字过硬,有情节,有机遇”是他认为作家转型电影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直以来,无论是他笔下的文学世界,还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家乡都为身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的王丛飚提供着养分。王丛飚也通过电影、小说、文学采风、产业合作等形式,向人们展现了家乡这片陕南美地的风土人情。他透露,自己发表在《中国作家》2019年12月影视版的另一部电影文学剧本《走出大山》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搬上大荧幕,表达一个从故乡走来的逐梦者的青涩与深情。


(原标题:即将推岀电影《浴血牛蹄岭》 王丛飚:转型电影人是我的最好归宿)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